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和“十三五”規(guī)劃收官之年。在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將如期完成并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時刻,我們有必要從寬廣的歷史視野,深刻認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書寫了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濃墨重彩的燦爛華章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有必要將其置于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去認識。
小康集中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繁榮盛世的期盼。在中國歷史文化典籍中,“小康”一詞最早見于《詩經·大雅·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反映了人民群眾生活艱辛,對修養(yǎng)、安康的強烈渴求?!抖Y記·禮運》用“大同”和“小康”兩個概念集中表達儒家的社會追求?!按笸敝?,天下為公,這是古代中國理想化的社會目標,可望而不可即。而以改善民生和加強禮制為中心的“小康”,通過持續(xù)努力,則有可能在較短時期實現。千百年來,人們對小康社會的期盼世代相傳,“使天下咸安土樂業(yè),亡有動揺之心”的治理境界,逐漸積淀成悠久深厚的文化傳統。孟子認為理想的世道“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杜甫疾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陸游詩云“小康何敢望,生計且支撐”,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強調“有道之世”“必以厚生為本”,他奔走南北,苦苦探索“五年而小康,十年而大富”的治國之道??梢哉f,對“小康”社會的追求,反映了中華民族對民生的關注,對殷實、安定生活的期盼,對太平盛世的追求,是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優(yōu)秀政治文化。
社會主義制度使小康在今天的中國變?yōu)楝F實。古代中國在長期的剝削制度下,雖然出現過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繁榮時期,但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人民貧困問題,改變不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局面,跳不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率。進入近代以后,西方的堅船利炮打破了中國大門,中國更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內憂外患不斷,中華民族飽受凌辱,人民生活水深火熱?!伴L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苦難深重的中國帶來了希望和力量。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贏得了革命戰(zhàn)爭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fā)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改革開放伊始,鄧小平同志更立足中國國情和實際,立足現代化建設的現實和人民群眾的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建設小康社會的戰(zhàn)略目標。經過數十年的接續(xù)奮斗,到20世紀末,全國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了從解決溫飽到總體小康的跨越。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書寫了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亙古未有的新篇章。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和捍衛(wèi)者。黨的十六大在總體小康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明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不斷深入,根據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黨的十八大報告正式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由“全面建設”到“全面建成”,一字之差,要求更高,標準更嚴,意義更深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難做到的是‘全面’?!】怠v的是發(fā)展水平,‘全面’講的是發(fā)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xù)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面”:一是覆蓋的領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二是覆蓋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體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小康。三是覆蓋的區(qū)域要全面,是城鄉(xiāng)區(qū)域共同的小康。
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舉旗定向,統攬全局,運籌帷幄,勵精圖治,帶領全國人民團結奮斗,消除絕對貧困,增進人民福祉,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里歷史性地得到解決。這是我們人生之大幸?!比娼ǔ尚】瞪鐣侵腥A民族發(fā)展史上的光輝時刻,它意味著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民族整體擺脫了絕對貧困,兩千多年來世代追求的小康夢想得以真正實現。這不但是凝聚中國心、激蕩民族情的盛事,也是彪炳史冊的歷史性貢獻,是震古爍今的歷史奇跡!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人對人民、對歷史的莊嚴承諾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以扎實的發(fā)展成就踐行對人民承諾的歷史寫照。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錘煉了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自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矢志不渝地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履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習近平總書記繼承弘揚了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始終堅持人民至上,要求全黨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不移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他強調:“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集中體現,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最重要最現實的使命擔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進一步鞏固我們黨執(zhí)政的階級基礎、群眾基礎,為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穩(wěn)致遠筑牢根基。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绷暯娇倳浿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這就明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兩個檢驗標準。
一是向人民交出的滿意答卷。“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绷暯娇倳?span>2012年12月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fā)工作時就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qū)?!睘榇耍啻翁岬?,“脫貧攻堅是我心里最牽掛的一件大事”。為了讓人民認可,我們黨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標志,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qū)域性整體貧困。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習近平總書記扶貧考察的足跡遍布全國貧困地區(qū),對貧困群眾時刻牽掛在心。在內蒙古考察時他指出,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在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他明確表示,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在陜西考察時他再次強調,“讓人民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必將如期向人民交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答卷。
二是向歷史作出的可供檢驗的偉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xù)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y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是延續(xù)歷史,又是書寫歷史、創(chuàng)造歷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能夠經得起歷史檢驗,靠的是實實在在的事功,既不是“數字游戲”“速度游戲”,也不是“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容不得絲毫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绷暯娇倳泴γ撠毠院腿娼ǔ尚】瞪鐣钪匾暤氖枪ぷ鲗嵭?,反復強調各級領導干部的責任。他嚴肅強調:“沒有一點實招、硬招,我很怕這件好事辦不好,最后給人民交不了賬,給歷史交不了賬?!鄙鹘K如始,善作善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將在中華民族和人類發(fā)展史上留下可以藏之名山、傳諸后世的經典篇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為全世界、全人類作出的巨大貢獻。2020年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我國將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的減貧目標。環(huán)顧全球,不難發(fā)現,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實現這么大規(guī)模的人群擺脫貧困。也沒有哪一個國家的執(zhí)政黨,能夠以這樣的決心、智慧、力量和投入,帶領本國人民從整體上擺脫絕對貧困。正因如此,中國所取得的減貧脫貧成就,贏得了國際社會高度評價。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減貧脫貧的經驗為世界提供了借鑒,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fā)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這是中國道路、中國方案和中國價值對全人類作出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重大貢獻。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夯實基礎
在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關鍵一步,它延續(xù)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盛世期盼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又為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繼往開來,既是勝利的豐碑,又是進一步發(fā)展的起點。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里程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從成立那天起,就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就是要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國家強盛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睘榱藢崿F這一目標,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一代一代砥礪奮進,一個征程連著又一個征程,一場奮斗接著新一場奮斗。1949年9月21日,毛澤東同志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宣布:“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中國的歷史,從此開辟了一個新的時代。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要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努力奮斗。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開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提出,要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yè)、現代工業(yè)、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1997年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對“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作出進一步闡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味著我們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它是一座光榮的界標,在中華民族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征途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中國夢鑄就堅實基礎。20世紀末實現總體小康之后,我國由低收入國家進入中等收入國家。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我國將從中等收入國家邁出堅實發(fā)展步伐,更加接近高收入國家。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guī)劃建議,描繪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例如,我國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qū)域性整體貧困;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獲得總體改善,主體功能區(qū)布局和生態(tài)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等等。這些內容囊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文明各個領域,能夠有效推進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為實現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按照黨中央的戰(zhàn)略部署,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國家的發(fā)展水平將邁上一個大臺階,并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按照黨的十九大作出的戰(zhàn)略部署,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從2020年到2035年的十五年,我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我國將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個階段的戰(zhàn)略規(guī)劃,設計科學,路徑明確,目標具體,內涵豐富,令人向往,值得全國人民為之不懈奮斗。
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波瀾壯闊,氣象萬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總是要前進的,歷史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只有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的人,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痹谝粤暯酵緸楹诵牡狞h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黨全國人民必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輝煌成就的基礎上,繼續(xù)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華章。
(作者:高 翔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